對于任何消費品牌而言,開設線下實體店仍是打造場景式體驗的最佳方式,但開店的成本高、耗時長,對于成熟的品牌來說可能不具壓力,但對初創型品牌來 說無異于一次豪賭。而在國外,以時間短、效率高著稱的快閃店(Pop-up Store)因此躥紅,一些品牌為發布新品或建立知名度,為此開設一家營業幾天或幾周的限定商鋪,制造話題、引起轟動,打響知名度、做幾天生意,然后立即 消失。
美國知名手工藝電商 Etsy 曾在紐約開設了為期 10 天的快閃店,售賣獨立品牌商品,成功吸引了 2 萬多名顧客光臨;Line 在 2014年 夏天在上海也開展過為期 1 個月的快閃店,隨即又輾轉紐約時代廣場,銷售其標志性的布朗、可妮等周邊產品。而現在,這種潮流也逐漸在國內興起。
近日,一加手機在全國 4 個地方開展了為期 9 天的快閃店,以 “一日一圖” 手機攝影展為裝點主題,想打響新款一加手機 3 的名氣;初創品牌 FlowerPlus 花 + 在一家有格調的咖啡廳里開設了一家店中店,拉近與消費者的距離......而以上這些短租空間租賃,均來自于 “PopEx 閃店空間” 這一平臺,后者專注為品牌提供快閃店、店中店等短時租賃服務,讓開店這件事兒變得簡單。
目前閃店空間已經積累了 500+ 場地,主要涵蓋商場中庭、商場公共空間、街邊店鋪、特色創意空間等。其中商場是他們現在主要去獲取的空間,商場中庭和公共空間是一直就存在的供給,同時 Vincent 提到,一些品牌租賃商場店鋪是要簽約全年,但很可能 2-3 個月之后就撐不下去了,到時候商場要重新招租,這中間就會有場地閑置期,閃店空間則想去爭取這部分資源。至于街邊店鋪,閃店空間計劃是通過店中店的形式短租,比如咖啡和鮮花的交叉銷售。
閃店空間目前是純平臺形式,不會自己整租店鋪再分開出租,平臺會根據地點、人流量以及入駐品牌要求來推薦店鋪,對于要求簡單的品牌,平臺會直接對接到店鋪,而對于要求比較復雜,比如附帶室內裝修、營銷策劃等需求的品牌,閃店空間會對接第三方營銷策劃公司來合作解決。目前平臺的盈利模式,是向場地方收取傭金。
閃店空間成立于 2015年8月,據創始人 Vincent 透露,在去年8月 成立之初,閃店空間就獲得了險峰長青 數百萬元的天使投資。并且接下來,閃店空間也在計劃啟動新一輪融資。
在報道商鋪租賃平臺樂鋪時,36 氪曾提到 7 個未來趨勢,其中就包括快閃店這種形式——未來,商鋪租約可能會縮短,特別是人氣最旺的街道將會迎來更細化的 “分時” 租賃,最大化供需雙方的利益。另外在國外,同樣做空間短租的平臺也處于初期,Vincent 提到比如英國的 Appear Here、德國的 Go Pop Up、北美有 This Open Space、PopUp Republic,另外還有新加坡的 PopUp Angels等等。
原文:http://36kr.com/p/5048789.html